本書是一部資料集,記錄了作者近三四十年蒐集得來以及其知見的「粵樂老唱片」資料,按唱片公司為分類單元,各唱片目錄均記有曲名、編號、作者、演奏者等基本資料。此外,還介紹了蓄音技術發明後,各主要唱片公司的跨國發展及中國本土唱片公司興起的情況,以及唱片的製作和材料等基本知識。「粵樂」為香港本土文化之一。
本資料集的出版,系統地記錄了粵樂唱片的出版資料,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的粵樂唱片藏品,為粵樂研究者、粵樂演奏家研究與學習前輩樂人的樂風及技藝,提供了重要線索與啟示,也可作為將來建立粵樂音響資料庫的重要基礎。
編者簡介:
鄭偉滔,香港的近現代中國音樂史研究者,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,以先知先覺的態度,從事中國音樂資料的蒐集。九十年代開始將有關粵樂的資料整理,並作深入的探討研究;千禧以還,又從事中國蓄音事業的歷史研究,將中國蟲膠黑木唱片資料整理出知見的全目,其已立項者包括:「粵樂老唱片」、「民族器樂老唱片」、「國語創作歌曲老唱片」、「潮漢歌樂老唱片」、「國劇老唱片」等。九十年代初開始從事唱片出版事業,以專業手法編纂「至尊經典」的已故國樂大師歷史性錄音系列,採音響為經,圖文並茂為緯,獲得界內人士的至高讚譽。
本資料集的出版,系統地記錄了粵樂唱片的出版資料,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的粵樂唱片藏品,為粵樂研究者、粵樂演奏家研究與學習前輩樂人的樂風及技藝,提供了重要線索與啟示,也可作為將來建立粵樂音響資料庫的重要基礎。
編者簡介:
鄭偉滔,香港的近現代中國音樂史研究者,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,以先知先覺的態度,從事中國音樂資料的蒐集。九十年代開始將有關粵樂的資料整理,並作深入的探討研究;千禧以還,又從事中國蓄音事業的歷史研究,將中國蟲膠黑木唱片資料整理出知見的全目,其已立項者包括:「粵樂老唱片」、「民族器樂老唱片」、「國語創作歌曲老唱片」、「潮漢歌樂老唱片」、「國劇老唱片」等。九十年代初開始從事唱片出版事業,以專業手法編纂「至尊經典」的已故國樂大師歷史性錄音系列,採音響為經,圖文並茂為緯,獲得界內人士的至高讚譽。
偉滔兄製作、收集、整理和研究粵樂唱片幾十年,《粵樂遺風:老唱片資料彙編》是他的心血成果。全書資料詳盡,考證入微,是廣東音樂研究者的案頭必備讀物。
──容世誠(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)
粵樂曾經全面「西化」,大量採用西洋樂器,又創作仿如歐西流行曲的「精神音樂」,成為粵語流行曲的濫觴;另一方面,自三十年代起,撰曲人將「廣東譜子」通過填詞引進粵曲,觸發粵曲體裁的革新。對於粵樂的發展,唱片是最「真實」的刻錄,過去沒有人像鄭偉滔兄一樣,耗十年時光來搜集資料,編成《粵樂遺風》一書,但願本書的出現將是有系統研究粵樂的開端。
──葉世雄(香港電台第五台節目總監)
──容世誠(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)
粵樂曾經全面「西化」,大量採用西洋樂器,又創作仿如歐西流行曲的「精神音樂」,成為粵語流行曲的濫觴;另一方面,自三十年代起,撰曲人將「廣東譜子」通過填詞引進粵曲,觸發粵曲體裁的革新。對於粵樂的發展,唱片是最「真實」的刻錄,過去沒有人像鄭偉滔兄一樣,耗十年時光來搜集資料,編成《粵樂遺風》一書,但願本書的出現將是有系統研究粵樂的開端。
──葉世雄(香港電台第五台節目總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