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科夫斯基的《第四交響曲》與《第五交響曲》幾乎間隔了10年,儘管這期間他一直在從事管弦樂的創作,像以往一樣寫出了大量的作品,有四部組曲、《義大利隨想曲》、《弦樂小夜曲》,而最重要的作品是《曼弗雷德交響曲》,它更著重於主觀情感,並先現了最後兩部交響曲中所運用的個性化表現手法。在《第五交響曲》創作前,柴科夫斯基已開始熱衷於指揮自己作品的演出活動,1888年初他便忙於首次歐洲巡迴演出音樂會。在疲憊勞碌的四個月中,擠滿了排練、音樂會、招待會,他還結識了格裏格和勃拉姆斯,以及漢堡愛樂協會主席,80多歲的西奧多.阿維-拉萊蒙特。這位老人令柴科夫斯基感到非常有趣,他坦率地承認由於作品配器嘈雜喧鬧,他不大喜歡柴科夫斯基的音樂,他還熱淚盈眶地懇請柴科夫斯基定居德國,以便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華,這種才華正是由於落後的俄羅斯的錯誤教育才被埋沒的。人物與場合都給柴科夫斯基留下了印象,第二年他就將《第五交響曲》題獻給阿維——拉萊蒙特。